實驗步驟 1-3 提及加 CH3COOH 是為避免其他鉻酸鹽,如 CuCrO4 或 (BiO)2CrO4 一起沉澱。但該實驗過程中沒有出現Cu2+,及Bi3+,不知這些離子是如何產生?
整個陽離子定性分析實驗是以混合陽離子為前提所編寫,故待測溶液可能含有 Cu2+、Bi3+等陽離子。
加 CH3COOH 為何可避免其他鉻酸鹽沉澱?
加 1 滴醋酸(弱酸)可讓溶液中 [CrO42-]濃度較低:
CrO42- + H+ ⇌ Cr2O72-
溶解度稍大之鉻酸鹽,如 CuCrO4(Ksp = 3.6×10-6)或 (BiO)2CrO4不足以沈澱(Q < Ksp),溶解度小之 PbCrO4(Ksp = 2×10-16)才會沈澱。
在製備已知溶液的步驟中,Hg22+、Ag+、Pb2+ 標準溶液的取量各為 1、2、3 滴,為什麼不是取等量體積呢?
溶度積:
- PbCl2= 2×10-5
- AgCl= 1.8×10-10
- Hg2Cl2= 1.3×10-18
由於 Ksp PbCl2 > AgCl > Hg2Cl2,且離子積(ion product, Q)需大於 Ksp 時才會產生沉澱。因此若要在第一步驟同時產生氯化物沉澱,Pb2+取量體積需較大以提高離子濃度。